News Release

局部养分调控能否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策略?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image: 

Graphical Abstract

view more 

Credit: Liyang WANG1,2 , Dan LIAO1,2 , Zed RENGEL3,4 , Jianbo SHEN2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使得同一植株的不同根系所接触的养分浓度,可能相差几个数量级,无疑给植物生长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土壤环境,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其根系能够敏锐感知养分热点区域并做出相应响应。然而,传统施肥方式难以精准契合植物的需求,不仅造成了养分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因此,局部养分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策略受到广泛关注。

既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有其独特的养分获取机制,那么在人工干预的局部养分调控情境下,植物根系又会如何表现呢?实际上,植物根系对异质养分的响应十分独特。从形态方面来看,在养分丰富的区域,根系会出现增殖现象,具体表现为根伸长速度加快、总根长增加以及侧根分支增多。从生理角度而言,在养分丰富的斑块中,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会显著增强,养分吸收速率也会随之提升。此外,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养分获取也有着重要影响,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助力养分吸收。​

中国农业大学申建波教授团队在《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期刊的一项综述研究(DOI: 10.15302/J-FASE-2024575)表明,局部养分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的根际管理策略,优势十分明显。它能够减少土壤对难溶性养分的固定,调整根系形态结构,促进根系对养分的捕获。以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业系统为例,局部养分调控使玉米产量提高了5%至15%,同时大幅减少了肥料施用量。其增量放大效应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吸收面积、增强根系生理过程提升养分活化能力、刺激特定微生物群落强化地下相互作用来实现。例如,局部施用磷和铵态氮可刺激根系增殖,养分丰富斑块中根系分泌物加速,还有研究表明局部养分调控能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调节植物乙烯信号,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目前,局部养分调控在实际生产中已有应用,美国玉米生产常用的基肥就是典型例子,我国也在逐渐推广,并将其列为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业推广技术之一。总体而言,局部养分调控展现出了诸多优点。它显著提升了养分利用效率,减少了肥料的浪费,以较少的肥料投入实现了作物产量的提升,这在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业系统中已得到有力验证。同时,其对环境更为友好,降低了因大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刺激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还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健康。凭借这些优势,局部养分调控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然而,要真正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策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克服现存的诸如盐害、铵中毒、受土壤固有肥力影响等诸多挑战,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撑。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