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氧化降解塑料在土壤中表现如何?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image: 

Image

view more 

Credit: Do Thi Kim THANH1 , Robert W. BROWN1 , Martine GRAF1 , Michaela K. REAY2 , Charlotte E. M. LLOYD3 , Gupeng LI1 , David R. CHADWICK1 , Davey L. JONES1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地膜,正成为土壤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碎片,不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水分渗透,还可能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威胁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为应对这一问题,氧化降解塑料(ODPs)作为传统塑料的“更可持续替代品”被推出——这类塑料通过添加促氧化剂,理论上能在光照、热量等条件下先发生氧化断裂,再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而,其实际降解效率如何?在土壤环境中是否会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近日,英国班戈大学Davey L. Jones教授等通过一项研究,系统揭示了不同尺寸、不同浓度的氧化降解塑料对土壤和玉米生长的影响,为解答上述争议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23)。

与以往研究多关注传统塑料或单一尺寸塑料不同,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双维度对比”:既比较了微塑料和大塑料的差异,又覆盖了从实际田间浓度到极端浓度的范围。研究团队选取玉米作为模式作物,在6周的实验周期内,监测了土壤pH值、电导率、硝酸盐含量等关键指标,分析了植物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养分吸收情况,还通过红外光谱追踪了塑料的降解过程。

实验结果带来了多个关键发现。首先,在实际田间常见的低浓度下,氧化降解塑料对土壤质量和玉米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当浓度超过1%时,土壤性质出现明显变化——微塑料处理组的土壤pH值最高上升了近1个单位,电导率翻倍,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大塑料的影响则弱得多。这可能与微塑料更大的表面积有关,其与土壤的接触更充分,更易改变土壤结构和化学环境。

其次,微塑料对植物的影响更突出。高浓度的微塑料和大塑料均导致玉米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微塑料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不过,玉米的生物量仅在最高浓度下略有减少,整体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值得注意的是,微塑料处理组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在低浓度下反而更高,这可能与土壤硝酸盐增加促进了根系生长有关。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氧化降解塑料的“降解局限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6周的土壤埋藏仅导致塑料链轻度断裂,未检测到酮、醛等氧化产物的明显生成。这意味着,在缺乏光照的土壤环境中,氧化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非常缓慢,可能长期残留并逐渐积累。此外,研究还检测了塑料中的添加剂成分,发现其主要含抗氧化剂和润滑剂,重金属含量极低,这排除了添加剂直接毒性对实验结果的显著影响。

本研究不仅填补了氧化降解塑料在土壤中“尺寸-浓度-影响”关系的研究空白,更通过多维度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正如论文提到的,“对氧化降解塑料的使用需采取谨慎态度”——在找到真正能高效降解且环境友好的替代材料前,减少塑料地膜的过度使用,或许仍是保护土壤健康更直接的选择。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