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优化对流夹卷和地形的表征改善了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研究区域中日累积降水量在2019年6~7月的时间序列和概率密度分布特征

image: (a) GPM卫星降水产品(GPM)和各敏感性试验的降水序列;(b)~(d) GPM(绿色柱体)、控制试验(CTRL;蓝色柱体)及其他敏感性试验(橙色柱体)对应的日累积降水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在图b~d的图例中,第一列数值代表日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第二列数值代表各敏感性试验相较于GPM的均方根误差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表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李君俊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陆春松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景华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周旭副研究员、清华大学阳坤教授、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徐晓齐副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香华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朱磊博士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利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9年6月至7月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旨在评估优化了夹卷过程的Grell-Freitas对流方案与地形湍流拖曳方案联合作用于云和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化方案的控制试验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降水高估问题。引入优化的Grell-Freitas对流方案后,降水高估显著减小,模拟结果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统计特征等方面与观测更加一致。单独应用地形湍流拖曳方案对区域平均降水量影响较小,但显著改善了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当同时采用优化的Grell-Freitas方案和地形湍流拖曳方案时,模拟结果表现出最大幅度的降水偏差减小,在平均降水量和时间变化特征上与观测吻合度最高,降水评分也达到最佳水平。

总体而言,将优化夹卷过程的对流方案与地形湍流拖曳方案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WRF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模拟能力。该研究为复杂地形区域的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

李君俊, 陆春松, 陈景华, 周旭, 阳坤, 徐晓齐, 吴香华, 朱磊, 贺欣, 巫诗颖, 林鹏程. 2025. 对流夹卷和地形拖曳对青藏高原降水影响的综合效应.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5(8): 2728–2745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