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Brent Pease 和 Neil Gilbert 的一项新研究披露,光污染导致世界各地鸟类每天鸣叫时间变长:鸣叫时间平均延长了 50 分钟。他们还在对 500 多种昼行性鸟类进行分析后指出,那些暴露于更多光线的鸟类(无论其暴露途径是因为眼睛大还是开放式窝巢)会以这种方式受到最大的光污染影响。科学家知道,影响地球面积 23% 的光污染正在影响由昼夜光暗周期所调控物种的个体活动模式。这项新的研究首次记录了不同品种的鸟类在不同空间和季节的这种现象。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冲击对鸟类健康的影响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中性的,但作者写道:“记录这些对健康的影响并遏制光污染是 21 世纪保护鸟类所面临的挑战。”Pease 和 Gilbert 分析了 260 万个鸟类(早晨)开始鸣叫和 180 万个鸟类(傍晚)停止鸣叫的观测记录。这些数据来自 BirdWeather 计划,该项目包括科学志愿者的录音、生物多样性自动监测和机器学习。研究人员发现,关于栖息地密度、纬度和特定物种丰度对光污染与鸣叫声相互作用影响的证据有限;但他们指出,对于某些地区和物种来说,他们的数据库仍然很不完整,因此无法对这些影响进行明确测定。
Journal
Science
Article Title
Light pollution prolongs avian activity
Article Publication Date
21-Aug-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