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Credit: Mosses LUFUKE 1, 2, Xu TIAN 3
坦桑尼亚的“粮仓地区(BBRs)”是国家粮食供应的核心,这些地区贡献了全国超38%的玉米产量。然而,2018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了一个矛盾现象:该国儿童发育迟缓和严重营养不良率最高的五个地区,全部位于这些农业高产区域。这一“粮仓悖论”引发关注:为何粮食主产区的儿童反而比非主产区更容易出现生长问题?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田旭教授联合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经济学院Mosses Lufuke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背后的原因。相关文章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45)。
研究团队利用坦桑尼亚2017–2018年家庭预算调查、2020–2021年全国综合劳动力调查和全国面板调查的综合数据,覆盖7360户家庭,分析了作物产量与儿童生长状况的关系。与以往依赖描述性统计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工具变量模型,控制了家庭收入、规模、城乡差异等干扰因素,从统计层面验证了“粮仓悖论”的真实性。
结果显示,粮仓地区儿童的发育迟缓率显著高于非粮仓地区。更关键的是,作物产量对儿童营养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非粮仓地区,更高的粮食产量能显著降低儿童发育迟缓风险,并改善身高发育;但在粮仓地区,这种积极作用并不显著——即使产量提高,儿童生长状况也未得到相应改善。
为探究这一矛盾的原因,研究团队分析了两个可能机制。一是“母亲劳动时间”:高产是否导致母亲更多参与农业劳动而减少了照顾孩子的时间?数据显示,无论在粮仓还是非粮仓地区,作物产量与母亲外出工作时长均无显著关联,这一猜想未得到支持。
二是“饮食多样性”:高产是否让家庭饮食结构更单一?研究发现,在非粮仓地区,粮食产量增加确实带来了更丰富的家庭饮食,这与营养改善直接相关;但在粮仓地区,尽管产量更高,家庭饮食多样性却没有显著提升。这可能与粮仓地区农业商业化程度高有关——农户更倾向于种植单一经济作物并出售,而非为自家消费种植多样化食物,导致“高产却饮食单一”的现象。
研究指出,单纯提高粮食产量不足以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在农业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当前坦桑尼亚农业政策可能过度侧重增产,而忽视了饮食多样性对儿童生长的关键作用。研究建议,未来政策可从三方面进行调整:一是鼓励粮仓地区农户种植多样化作物,平衡经济收益与家庭消费;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让农户能通过出售经济作物获得收入以购买多样食物;三是针对性改善家庭资源分配,如帮助女性减少取水等非农业劳动负担,确保有时间准备营养食物。
Journal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ethod of Research
Experimental study
Subject of Research
Not applicable
Article Title
Unraveling the paradox of child growth in Tanzania’s breadbasket regions: impact of household food production
Article Publication Date
28-Jul-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