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在粘土薄层中保存了鸭嘴恐龙“木乃伊”的肉质外皮和蹄子

Summary author: Walter Beckwith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据研究人员报告,古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为揭示怀俄明州“恐龙木乃伊”的真相提供了线索:鸭嘴恐龙保存状态惊人完好的皮肤、尾刺与蹄子根本不是其肉体化石,而是这些恐龙在腐烂过程中由微生物形成的精致粘土压模。保存软组织的化石通常出现在缺氧的细颗粒环境中(如泻湖或海床),那里的环境使得羽毛和皮肤等精细结构能够变成化石。然而,20 世纪初在怀俄明州东部发现的鸭嘴恐龙( Edmontosaurus annectens,或称:连接埃德蒙顿龙 )的所谓“恐龙木乃伊”有着看似化石化的皮肤纹理和肉质身体部位;但这些木乃伊是在富含氧的粗颗粒河流沉积物中发现的,这使得它们为何能如此完好地被保存下来成为一个长期未解之谜。Paul Sereno 和同事利用历史文献大致确定了一个多世纪前发现这些原始标本的地点,并报告了在该地点的新发现,其中包括新发现的幼年和成年埃德蒙顿龙的木乃伊。值得注意的是,这具晚期幼年恐龙是第一具亚成年恐龙木乃伊,也是第一具保存完好的拥有肉质轮廓(包括颈和躯干冠)的大型恐龙。这只成年鸭嘴龙是第一个保留整排尾刺的鸭嘴龙科动物,它也有已知最早的四足动物的蹄子,因而标志了第一个有蹄爬行动物的出现。据作者称,连接埃德蒙顿龙的背中脊和尾刺揭示了其外皮的复杂程度远超此前历史复原所提示的水平。与现存爬行动物比较后提示,其功能和形态与某些现代有鳞目爬行物种相似。Sereno 等人还证明,这些特征被保存在由砂岩包裹的粘土薄层(厚度小于 1 毫米)中,它们并非真正的软组织化石。使用光学显微镜、CT 和电子显微镜以及 X 射线光谱进行详细分析后显示,在这些粘土或周围基质中没有原始有机物存在的证据。这一均匀的粘土层可能是在腐烂尸体上(在生物膜的帮助下)形成的表面模板,而非复制的原始组织。这种粘土模板机制即使在含氧的河流粗颗粒沉积物中也能以三维形式保存体表覆盖物的形态,因而扩大了软组织特征化石形成的沉积环境范围。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