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Dr. Mirko Manchia at a recen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in Rome discussing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es in psychiatry.
Credit: Dr. Mirko Manchia.
意大利撒丁岛卡利亚里,2025 年 7 月 8 日——在今日发表于《Genomic Psychiatry》的深度 Genomic Press 访谈中,Mirko Manchia 博士敞开心扉,回顾自己从家乡小城走向精神科药物基因组学领军人物的历程,并揭示青少年时期家庭成员罹患精神疾病的经历如何点燃其毕生追求:阐明为何同一药物在不同患者间疗效迥异。
这位卡利亚里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几十年来专注破解精神病学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为何精神科最古老的情绪稳定剂锂盐能彻底改变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却对另一些患者收效甚微。“我亲眼目睹某些患者在使用锂盐后多年保持稳定,而另一些患者却反复发作,生活被严重改变。”他说。这一观察成为他研究理念的基石。
作为国际锂盐遗传学联盟(ConLiGen)的共同研究者及创始成员,Manchia 博士协调了精神病学史上最宏大的药物遗传学项目之一。他对患者样本的精细表型分析对识别可预测疗效的遗传标记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医生有望在冗长的试错治疗开始之前就为患者匹配最佳方案。
Manchia 博士已发表 230 篇同行评议论文,内容涵盖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精神病学,奠定了他连接“实验室发现—临床应用”的桥梁地位。他同时受聘于卡利亚里大学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展现了全球影响力。作为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学院(ECNP)双相情感障碍网络主席,他致力于将基因检测纳入精神科常规护理。“精神遗传学的临床可用性正开始显现。”他表示,目前研究重点包括将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整合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医疗路径,以及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工具。
访谈还凸显了精神病学研究长期资金不足的挑战。Manchia 博士呼吁增加投入,并强调与肿瘤学类似的大规模资金可推动变革。“精神病学同样可以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让患者与家属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并形成合力。”他说。
展望未来,Manchia 博士预见数字化监测、心理测量评估、基因组学与脑成像将在 20 年内融合为综合预测模型,彻底改变精神健康管理。然而,技术进步并未动摇他的初心——深植人文关怀。当被问及科研之外的热情时,他提到罗马史、古典音乐与吉他演奏,提醒我们前沿科学家亦需生活的平衡与视角。
本次 Genomic Press 访谈题为《Mirko Manchia:探索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景观,通过精准医疗方法创新临床管理》,已于 2025 年 7 月 8 日发表在《Genomic Psychiatry》,并通过开放获取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DOI:https://doi.org/10.61373/gp025k.0071)。
关于《Genomic Psychiatry》:该刊以“推进从基因到社会的科学”为使命(ISSN:2997-2388,在线;2997-254X,印刷),代表了遗传学期刊的范式转变,将基因组学与当代精神病学各领域的进展交织在一起,刊载从基因与分子到临床精神病学与公共卫生的高质量研究文章。
访问 Genomic Press 虚拟图书馆:https://issues.genomicpress.com/bookcase/gtvov/
我们的完整网站:https://genomicpress.kglmeridian.com/
Journal
Genomic Psychiatry
Method of Research
News article
Subject of Research
People
Article Title
Mirko Manchia: Exploring the biological landscap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o innovate clinical management with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es
Article Publication Date
8-Jul-2025
COI Statement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wer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