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7-Sep-2025 01:11 ET (7-Sep-2025 05:11 GMT/UTC)
8-Aug-2025
气候变化干扰飞蛾的"繁殖导航系统":研究揭示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破坏昆虫选择最佳产卵地的能力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研究揭示,雌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将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作为产卵关键信号,优先选择二氧化碳释放量更高的嫩叶产卵以提高后代存活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干扰这种产卵策略。研究发现,棉铃虫下唇须中的三个味觉受体(HarmGR1, HarmGR2, and HarmGR3)共同介导了棉铃虫对CO2的感受,破坏任一受体都会损害其CO2感知能力和产卵行为。研究成果阐明了气候变化可能对昆虫繁殖及农作物害虫动态带来重大影响。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7-Aug-2025
浙江大学焦晶晶教授团队发现n-3脂肪酸靶向肌肉GLUT4动态转运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机制
Research
2025年4月29日,浙江大学焦晶晶教授团队报道了靶向肌肉葡萄糖代谢的潜在营养干预新策略。研究以海洋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为核心,揭示其通过调控骨骼肌GLUT4动态转运、促进肌肉细胞葡萄糖摄取和代谢,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机制,以题为”Marine N-3 Fatty Acids Mitigate Hyperglycemia in Prediabetes by Improving Muscular Glucose Transporter 4 Translocation and Glucose Homeostasis”发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5;8:0683.DOI:10.34133/research.0683)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Aug-2025
鳖牙齿为何拥有铁一般的硬度?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石鳖是一类海洋软体动物,它们能长出异常坚硬的牙齿以刮食岩石上的藻类。研究人员如今报告称,RTMP1 蛋白(或称:齿舌牙齿基质蛋白 1)似乎能精确引导石鳖超硬牙齿中铁基矿物四氧化三铁的形成。这一发现标志着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氧化铁形成蛋白,它为生物矿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能为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灵感。在整个动物界中,许多生物体可通过一种名为生物矿化的过程而形成坚硬的身体部位,如牙齿、骨骼和外壳。其中,石鳖能长出异常坚硬的牙齿。石鳖牙齿形成于齿舌囊内一个类似传送带的结构之上,特化细胞会在此铺设有机模板,后者在经历分阶段矿化作用后而最终形成新的四氧化三铁硬齿。然而,控制石鳖牙齿中铁生物矿化过程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成谜。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几种被认为与此过程相关的蛋白。其中,RTMP1被认为是石鳖牙齿中四氧化三铁矿化作用的有力角逐者。
通过分析不同石鳖物种的基因表达,Michiko Nemoto 和同事发现,RTMP1 在演化上是保守的,这意味着它赋予石鳖一种特有的功能。作者利用免疫标记技术发现,RTMP1不仅存在于牙齿内部,而且还可在正经历矿化作用的牙尖周围的上皮细胞中被检测到。值得注意的是,RTMP1 的定位会随着矿物沉积的阶段而变——RTMP1 最初会呈对称性分布,接着在氧化铁开始积累后集中在牙齿的非矿化侧。在牙尖内部,RTMP1 会形成狭窄的条带,后者会随着矿化过程的进展而从前缘迁移至后缘。据 Nemoto 等人披露,这些空间排布受控的动态模式明确提示,RTMP1 在指导石鳖齿中的氧化铁矿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调控作用。André Sheffel 在一项相关的研究中写道:“生物矿化过程的分子细节或能赋予我们模拟自然矿化策略从而合成新型材料的能力。”
- Journal
- Science
7-Aug-2025
在小鼠体内测试的一种新型抗体靶向疗法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免疫疗法的制剂分布和治疗安全性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据研究人员报告,一种新设计的靶向针对转铁蛋白受体的抗体转运载体可在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增强抗淀粉样蛋白抗体向脑部的输送。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淀粉样蛋白免疫疗法递送策略的同时保留了关键性的免疫功能(如小胶质细胞清除斑块的功能)。阿尔茨海默病(AD)的显著特征是脑中淀粉样- β 蛋白(Aβ)斑块的积聚。FDA 批准的抗淀粉样蛋白药物——如阿杜卡单抗 (aducanumab)、利卡尼单抗 (lecanemab) 和多纳尼单抗 (donanemab) ——对减少 Aβ 斑块积聚及略微减缓 AD 认知衰退方面成效有限。尽管如此,它们并不能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由于药物对脑部的渗透不佳以及常见的副作用 —— 包括脑肿胀和少量脑出血(统称为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异常,或 ARIA)—— 令它们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受限。为突破这些局限性,Michelle Pizzo 和同事设计了一种新型抗体转运载体 (ATV),该载体可靶向针对转铁蛋白受体 —— 转铁蛋白受体是血管上的一种天然通道,它能让某些分子穿过血脑屏障 (BBB)。这种名为 ATVcisLALA的 ATV 包含了一个突变,这使得它可以减少与未成熟红细胞上免疫受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细胞毒性副作用。Pizzo 等人在一种 AD 小鼠模型中证明,当与抗淀粉样蛋白-β 抗体融合时(从而生成 ATVcisLALA:Aβ),这种改良疗法会比传统抗体更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值得注意的是,ATVcisLALA:Aβ会广泛分布于整个脑实质,使脑内浓度增加 5 到 8 倍。研究人员采用的这种方法还显示,它可增强对脑组织中与斑块(而非血管中的 Aβ)相关的 Aβ 的靶向作用,从而减少血管炎症,显著降低 ARIA 样副作用的发生率。Mengen Xing 和 Weihong Song 在一篇相关的《视角》中写道:“综上所述,Pizzo 等人的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概念的临床前验证,它还为治疗设计搭建了框架。通过精确把控抗体的进入通路及对其功能进行调节,ATVcisLALA:Aβ可突破 AD 免疫疗法中长期存在的局限性。”
- Journal
- Science
7-Aug-2025
南高加索地区的人群遗传历史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来自德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挪威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50个考古遗址的230个古代人类DNA数据。本研究在马克斯普朗克—哈佛古地中海考古科学研究中心(Max Planck-Harvard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Archaeoscience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的支持下进行,该中心由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PI-EVA)所长Johannes Krause和慕尼黑大学(LMU)教授Philipp Stockhammer共同主持。本研究从整体上重建了南高加索地区人群历时性的遗传互动历史,同时也关注个体的流动性。
- Journal
- Cell
- Funder
- Max-Planck-Gesellschaft, Max Planck-Harvard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Archaeoscience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7-Aug-2025
“碳前体预配位”策略打开单原子纳米酶精准设计大门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日,山东大学蒋妍彦教授团队提出了精准控制碳载单原子配位环境的“碳前体预配位”设计策略。以碳点为载体,天然CuZn-SOD和Mn-SOD的活性位点为模拟目标,仅使用家用微波炉就实现了具有优异抗氧化能力的CuMn-CDs的制备。详细探究了CuMn-CDs的抗氧化机制,实现了香烟烟雾中自由基的清除,缓解了吸烟小鼠的肺组织损伤。最后,一系列其他双金属原子纳米酶的精准制备验证了该策略的普适性。
- Journal
- Science Bulletin
7-Aug-2025
优化对流夹卷和地形的表征改善了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研究人员通过将优化夹卷过程的对流方案和地形湍流拖曳方案植入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提升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模拟能力。该研究为青藏高原的降水预报以及天气和气候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文报道了该成果。
- Journal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Aug-2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研发一款全新兼具玻璃体腔注射术式及 双靶点抗体的nAMD基因治疗药物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2025年5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顾永昊团队、合肥星眸生物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仇子龙教授、以及上海科技大学钟桂生教授联合报道了一款兼具玻璃体腔注射术式及双抗靶点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AAV基因治疗药物,该药物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展现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相关成果“An engineered intravitreal injection RPE-tropic AAV vector expressing a bispecific antibody binding VEGF-A and ANG-2 rescues nAMD in animal models and patients”发表在Research 上(RESEARCH. 29 May 2025. DOI: 10.34133/research.0717)。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AS Project for Young Scientists in Basic Research,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of High-Level Local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nhui Provinci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5-Aug-2025
白细胞介素家族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发病机制、进展和治疗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洪权/冯哲教授团队对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病、进展及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与最新研究展开了综述。相关内容以题为“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mpact of Interleukin Family on Acute Kidney Injury: Pathogenesis, Progression, and Therapy”发表在Research上。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