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杨建昌教授等的一篇综述论文指出,通过优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可实现水稻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研究发现,现代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普遍在0.5左右,但通过调控生理特性,这一指标仍有提升空间。关键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粒叶比”,即单位叶面积的穗粒数,平衡光合产物(源)与籽粒需求(库)的关系;二是增加“糖穗比”,即开花前茎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备与穗粒数的比值,为籽粒灌浆提供更多能量;三是优化“有效分蘖比例”,减少无效分蘖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改善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相关文章发表已发表于《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DOI: 10.15302/J–FASE–20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