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Nov-2025
巨型行星撞击体忒伊亚形成于内太阳系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通过追踪月球和地球岩石中的铁同位素指纹,试图揭开月球神秘前身起源之谜的研究人员为月球起源于内太阳系的观点增添了证据。据研究结果披露,忒伊亚(Theia)——这颗因与地球相撞而形成月球的火星大小的行星体的诞生处可能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月球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后约一亿年时因忒伊亚与早期地球碰撞而形成的。大多数关于这一过程的模型提示,月球主要由来自这颗远古撞击体的物质构成。如果忒伊亚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不同,那么月球的同位素组成也应该与地球不同。这种同位素差异可揭示某行星体在太阳系中的起源处,从而可为了解忒伊亚的诞生处提供线索。然而,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表明,月球和地球在许多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上几乎等同。尽管有多种模型竞相尝试对这种相似性做出解释,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同位素差异以及其成因尚不确定,因此要确认忒伊亚最初形成于何处颇具挑战性。Timo Hopp 和同事在此对月球样本、地球岩石和陨石进行了高精度铁同位素分析,这些样本体现了忒伊亚和原地球形成时的同位素储库。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和月球的铁同位素组成如出一辙(其同位素组成均属于非碳质陨石的范围),而非碳质陨石被认为所代表的是在内太阳系形成的物质。通过将这些结果与先前关于其他元素的同位素数据相结合,Hopp 等人对忒伊亚和原地球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后得出结论:忒伊亚可能起源于内太阳系,其形成位置甚至比原地球更接近太阳。
- Journal
- Science